从山东大学留学生事件思考社会舆论导向

这段时间,山东大学因为给留学生超高待遇,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。

尤其是给每个留学生配三个异性学伴的政策,引起了社会的愤怒情绪。

这种做法确实不妥当,每当在微博上看到此类消息时,心中情绪难免起伏。


不过,当我静下心来,发现不少相关消息都会附有男留学生和中国女学生在一起拍的照片(这里先不讨论照片是否真实)。而这些照片里的男留学生大多都是黑人。


我在想,从相关消息上看,山东大学推行的是异性学伴政策,也就是女留学生也应该会配三个男性学伴。

为什么在媒体上看到此类消息的时候,配的图全都是男留学生和女学伴的,而且男留学生基本全是黑人?

为什么一张女留学生和男学伴的图片都没有?虽然男留学生数量比女留学生多。

于是,我有了一个政治不正确的想法:网友们,包括我在内,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正义。


不妨进行一个大胆的思维实验:

如果有关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的报道配图,一律变成了美女留学生加男学伴。结果会怎样?

我认为结果很有可能会和现在相反。

可能评论区的主流观点会变成:山东大学福利好!学习还能配洋妞!大家都想考山大!等等。


而不同配图会影响山东大学异性学伴的政策本质吗?显然不会。

但为什么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呢?这就涉及到评论者们的观念问题。

现在中国社会是父权或男权社会,话语权偏重于男性这边。

一般观念认为,女性和男性接触,女性会容易吃亏,男性则是占了便宜。


这就解释了为什么,当配图是男留学生和女学伴的时候,中国评论的主流声音是批评,因为男权认为“我们的女人”吃亏了。

而当配图是女留学生和男学伴时,男权社会是允许的,因为我们占了便宜。







2019-07-20 01:23:22 | 张良 | 行为 & 思想 | 阅读612次

回 复 :